您好,欢迎来到中华特产网!

当前位置:主页 > 生态旅游 >


“七河八岛”的前世今生

文章来源:中华特产网   添加人:中华特产网    添加时间:2012-10-31 11:09   浏览量:

核心提示: 417年前的1595年,明神宗万历二十三年,为防止明祖陵被淹和保护漕运,“水利部长”(总理河督)杨一魁接万历皇帝旨意,开始实施“分黄导淮”工程,从此,拉开淮河水自扬州入海、入江的历史。

\"\"

壁虎河

\"\"

金湾湿地

\"\"

太平闸。

\"\"

壁虎河流域。

\"\"

太平河。

 417年前的1595年,明神宗万历二十三年,为防止明祖陵被淹和保护漕运,“水利部长”(总理河督)杨一魁接万历皇帝旨意,开始实施“分黄导淮”工程,从此,拉开淮河水自扬州入海、入江的历史。而“七河八岛”,也正是从这一年“发育”。

  第一条入江路线

  1595年,古金湾河开挖

  秋日,我站在金湾半岛的大堤上,向北眺望,都是一望无际的水面,澄碧澄碧的,心旷而神怡。那水面,便是邵伯湖;那水,便是淮河水。

  “淮河水正式进入扬州,是在1596年。”市水利专家徐炳顺介绍,杨一魁负责实施的分黄导淮工程,在这一年的10月全部完工。当时,排泄淮河水入海路线两条,入江路线一条。入江的路线,就是挖开了金湾河(非今金湾河)、凤凰河和壁虎河等;自此,邗沟也成了接纳淮河水的通道。

  而在1595年之前,关于淮河水的“出路”问题,经过了一场长时间的争论。

  1569年(明隆庆三年),淮河发大水,“淮决高堰,黄河蹑淮后……运河决宝应黄浦,入射阳,清口淤积”,“山阳、高、宝、兴、盐汇为巨浸”,高邮宝应的水患自此不断。

  1577年(万历五年),淮河又决高堰,不仅漕运受阻,又使淮、扬遭受水患,尤以明祖陵被淹,使万历皇帝朱翊钧震怒。

  争论期间,给事中汤聘尹提出“导淮入江,以避黄”,“导淮入江”便由此而来。最终,这一提议在1595年进入施工阶段。“这也为淮河水开始在扬州分流入江、入海,迈出了第一步。”

  不过,因1601年(万历二十九年)的“黄河夺淮”,导致淮河大水,明祖陵再次被淹,万历皇帝震怒,把罪过全部归于杨一魁,罢了杨一魁官职,“分黄导淮”计划宣告失败。

  淮河入江水道

  康熙决策,乾隆付诸实践

  “淮河入江水道,真正的决策者是康熙皇帝,而把康熙皇帝的决策付诸实践的是乾隆皇帝,这爷孙俩都是古代治理淮河的高手。”徐炳顺认为,康熙皇帝南巡,为解决淮河水出路,决策淮河入江,起了重要作用,比起隋炀帝到江都游幸,康熙皇帝确是开明之君。

  康熙三十八年春,康熙皇帝第三次南巡,专门巡视河工,亲自过问里下河水患。他在邵伯登上小船,逐一巡查人字河(今高水河位置,下接芒稻河),见到运河与邵伯湖水相平时,他指出:邵伯以下河湖合而为一,不必修筑堤岸,听其自流;高邮运河东岸滚水坝、涵洞俱不必留用,将湖水、河水全由芒稻河、人字河排泄入江;他还责令开挖入江口门阻水的地方。

  乾隆皇帝经过扬州时,见到里下河的灾害,同他的祖辈一样,看到淮河水入江近,入海远,要大力兴修淮河水入江工程;1742年(乾隆七年)虽做了一些淮河水归海工程,但这时淮河水入江的量比康熙时大多了。经乾隆时加挑归江河道和扩展原河,归江口门已达107丈(342米)。

  1828年开挖最后一条河

  “七河”布局经历233年

  1828年(道光八年)开了瓦窑铺新河,与凤凰河并行,由廖家沟入江,使淮河水又增添了最后一条,连同以前历代开挖的河道共达7条,至此归江河道布局全部形成,奠定今日归江河道的格局。这个过程所经历的时间,从明万历二十三年(1595年)开第一条淮河水入江河道——金湾河算起,到道光八年(1828年)开最后一条入江河道——新河止,前后长达233年。

  徐炳顺说,淮河归江布局的形成,历史十分复杂。它有一个从无到有,从利用原有河道到新辟沟河,从保陵、保漕到兼治水患,从小到大,由最初入海转向入江为主。

  淮河水患直到新中国建立后,才得到了根本解决,最终形成了今日淮河流向长江的格局,淮河入江水道达到淮河行洪12000立方米每秒的设计标准。2003年6月,于淮安市建成入海水道,西起洪泽湖二河闸,东至滨海县扁担港注入黄海,全长163.5公里,结束淮河800年没有入海行道的历史,工程设计排洪流量2270立方米每秒,自此形成淮河以入江为主,入海为辅的势态。

  避免与洪水正面交锋

  “七河”凝聚古人治水智慧

  “七河八岛”,七条河流自西向东分别是京杭大运河、壁虎河、新河、凤凰河、太平河、金湾河和高水河。实际上,这一区域并不止这些河流,如还有小新河、横河等河流。“每一条河流,都是前人智慧的一种体现。”徐炳顺说。

  从走向上来看,不是所有的河流呈现正南北的向,如壁虎河,它应该是西北和东南走向。这么安排是有道理的,如可延长河道,避免与洪水完全正面交锋等。

  而从每条河道开挖历史来看,从第一条河到最后一条河开挖,“归江河道”的全部成形经过了200多年历史,一方面,是当时人力、财力、物力的限制,另外一方面,也体现了前人治水的理性思考。“不是说所有河道一起开挖才好,需要一条就挖一条。毕竟,当时没有万福闸这样坚固的水利设施,一旦全部开挖,汛期所有洪水一下涌入,随时都有决堤、决坝的可能,不仅里下河地区,扬州城区都有可能遭遇水患。”

  江鱼自此入湖,候鸟迁徙驿站——

  “七河”, (责任编辑:中华特产网)

  • 共2页:
  • 上一页
  • 1
  • 2
  • 下一页
  • 分享到:

相关新闻

特产文化

>> 更多

友情链接

北京昌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食品招商网 中国食品监督网 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网 中国食品机械设备网 中国特产报 湖北农业信息网

合作伙伴

关于我们 | 会员服务 | 诚征英才 | 广告服务 | 免责条款 | 联系我们 | 意见反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