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好,欢迎来到中华特产网!

当前位置:主页 > 生态旅游 >


发展生态旅游业 村民走上致富路

文章来源:中工网-工人日报(北京)   添加人:zhtcw    添加时间:2015-06-25 10:00   浏览量:

核心提示: 刚刚过去的端午节小长假期间,在北京市区北部、西部的山沟沟里,一条条进山路上,排起了车队长龙,市民进山消暑度假的旺季又开始了。

刚刚过去的端午节小长假期间,在北京市区北部、西部的山沟沟里,一条条进山路上,排起了车队长龙,市民进山消暑度假的旺季又开始了。

栗花沟,位于北京怀柔城区西北方向13公里。此时正值满山栗树成荫,白色栗花遍野,与青山绿水相得益彰。记者沿途看到,近8公里长的栗花沟,到处可见有农家院和度假村,农家菜、烧烤是主打的“招牌”。

“从清明节到国庆节,是我们最忙,最挣钱的时候。”王林强经营着一家中等规模度假村已6年有余,他告诉记者,现在城里人周末喜欢到郊区玩,每到周末,几乎餐桌都得‘翻桌’三四次。眼下,随着高考结束,正是“考生+家长”游客团体最火的时候。

“早出门,玩得好。晚出门,路上耗。”家住北京三元桥的刘昕这样概括自己几乎每两周一次的怀柔行。“你去看吧,从早晨到中午,京承高速出京车辆都会从三元桥一直排到收费站,只要是天气好,谁不想去亲近一下大自然?”

北京郊区多山,但京郊山区一度经历了开山挖矿发展经济、关矿后农民又返贫的发展阶段。近些年来,北京市开始在多个郊区县推出“沟域经济”,探索一条集生态治理、新农村建设、民俗旅游、观光农业为一体的山区发展新模式。“用生态环境撑起村域发展”,已成为京郊农民致富的法宝。

在丰台区南宫村,过去村里赖以起家的集体企业黏土砖厂、臭气熏天的传统养殖场,已经被悉数关闭。去年旅游观光业收入占村集体收入的近7成,这个1300多户的村子实现年人均纯收入3.6万元。

6月上旬周末,门头沟区妙峰山镇水峪嘴村的京西古道景区迎来一个旅游高峰日,仅门票收入就达到2万余元。水峪嘴村党支部书记胡凤才说:“我们村祖祖辈辈采石为生,走上旅游产业这条路,思想上真的扭了个180度的弯。”如今,水峪嘴村整理了古道文化,建成京西古道博物馆,开发了古道景区,转型旅游休闲产业。

山区村落搬迁,也是北京改善山区农村面貌的重要举措。搬迁后的农民,在继续从事农业生产和生态就业的同时,因其住房条件、居住环境的改善,民俗接待、乡村旅游服务业应运而生。怀柔区琉璃庙镇的八宝堂村、平谷区镇罗营镇的张家台村、密云县古北口镇的司马台村等,都成了远近闻名的民俗旅游村,农民收入大幅增加。

走进密云县司马台新村蔡兰侠家,居室宽敞明亮。二楼的客房里,洁白的床单上有“密云旅游”标志,干净整洁。“楼下我们自住,楼上当客房。”蔡大姐告诉记者,原来在老村时,种地、打短工,一年才挣几千元,现在在家当了老板,这生活以前想都不敢想。

2010年,司马台村全村整体搬迁,确定了“旅游订制”服务模式,并于2013年成立司马台旅游专业合作社,打造乡村酒店发展模式。“全村200多户村民,统一服务标准和价格,全年共接待游客14万人次,人均收入7万多元。村支书吕大如说,今后,村里打算开发建设大金山森林公园,进一步增加村民收入。

(责任编辑:zhtcw)
    分享到:

相关新闻

特产文化

>> 更多

友情链接

北京昌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食品招商网 中国食品监督网 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网 中国食品机械设备网 中国特产报 湖北农业信息网

合作伙伴

关于我们 | 会员服务 | 诚征英才 | 广告服务 | 免责条款 | 联系我们 | 意见反馈